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“ 市農業(yè)農村局 ”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(xù)?
繼續(xù)訪問放棄
一、間苗定苗、合理密植
合理密植是玉米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,緊湊株型品種:鄭單958、浚單20等適當增加種植密度,每畝達到4000~4500株,高產地塊達到4500~5500株/畝;對半緊湊型品種密度應稍低,密度可掌握在每畝3600~4000株。間苗、定苗工作一般在3—4葉期進行,由于玉米在3葉期前后正處在“斷奶期”,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,如果幼苗期植株過分擁擠,株間根系交錯,會出現(xiàn)爭水爭肥的現(xiàn)象。據(jù)有關農業(yè)科研部門試驗,夏玉米在5—9葉期定苗比3—4葉期定苗,每畝減產14%—27%,因此間苗、定苗工作應及早進行。間苗、定苗的時間應在晴天下午,那些病苗、蟲咬苗及發(fā)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較易萎蔫,便于識別淘汰。對那些苗矮葉密、下粗上細、彎曲、葉色黑綠的絲黑穗浸染苗,應該徹底剔除。
二、推廣配方施肥技術,澆好關鍵水
目前我縣夏玉米種植主要依靠施用化肥滿足生育期對養(yǎng)分的需求。根據(jù)我縣定位監(jiān)測點取土化驗結果顯示,全縣不同地域、同一地域不同地塊之間養(yǎng)分含量水平存在很大差距。結合玉米生育期相對較短,對氮素等養(yǎng)分需求量大的特點,提出今夏玉米施肥原則:根據(jù)具體地塊養(yǎng)分含量水平,與上茬小麥施肥統(tǒng)籌,充分利用上茬殘存有機肥料以及磷素,增氮、穩(wěn)磷、補鉀、配微。特別是在沙壤地及高產地塊要增加鉀肥施用量,以達到養(yǎng)分平衡供應,根據(jù)測土結果來確定施用鋅肥、錳肥及其用量。
按目前全縣玉米總體上畝產玉米籽粒600公斤的生產水平,建議每畝施用:15—16公斤純氮(種肥占總量的40%、穗肥占總量的60%)、磷(P2O5)6—7公斤、鉀(K2O)13—14公斤。在具體生產上,播種時每畝施用10—15公斤磷酸二銨、15—20公斤硫酸鉀,或者30—40公斤中等濃度復合肥(玉米專用肥)。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20—25公斤尿素作穗肥;高產玉米田氮肥要分次追施,花粒期要補施花粒肥,在花粒期(抽雄至吐絲)追施10公斤做攻粒肥,解決后期脫肥問題,鉀、磷肥在播種時作種肥施用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微肥施用技術,建議夏玉米用硫酸鋅20~30克/畝及硫酸錳20克/畝拌種。
針對今年玉米生長期間的氣候特點,結合土壤墑情、施肥、天然降水等情況及時澆好出苗水、揚花水和灌漿水,滿足生育需水關鍵期水分的供應。
三、實施化學除草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
1、化學除草技術
按照無公害技術要求實施化學除草,推薦除草劑品種:乙阿合劑(乙莠水)、玉農樂(煙密磺?。┑绕贩N,在使用上應適當增加對水量,并避開高溫天氣,均勻噴施到地面,做到不重噴、不漏噴。
推薦用量,每畝用40%乙阿合劑150ml~200ml,兌水50~80公斤,在玉米播后出苗前全方位噴施;或者每畝用18%的玉農樂(有效成份:煙嘧磺?。?0ml~100ml, 對水50公斤~80公斤,在玉米5葉期前、雜草3葉期定向噴施,應注意施用煙嘧磺隆前后7天,不能噴施有機磷農藥防治玉米蟲害,以免發(fā)生藥害。
2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
我縣存在的主要病害有:螻蛄等地下害蟲、瑞典蠅、薊馬、耕葵粉蚧、玉米螟、蚜蟲、棉鈴蟲、粘蟲等;病害主要有粗縮病、根腐病、莖基腐病、褐斑病、黑瘤粉及頂腐病等。
具體防治措施:
1、盡量選用種植抗病品種,充分利用優(yōu)良品種的抗病蟲能力。
2、采用廣普型種衣劑包衣或者藥劑拌種預控一些病害及地下害蟲。控制玉米頂腐病、絲黑穗病殺菌劑可選用速保利拌種;防治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加多菌靈拌種防控耕葵粉蚧等地下害蟲。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選擇一種方法即可,一般不同時應用,防止藥害發(fā)生。
3、苗期至小喇叭期及時防治灰飛虱、瑞典蠅、薊馬、耕葵粉蚧、玉米螟;在大喇叭口期及時防治褐斑病、瘤黑粉病等病蟲害。通過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病蟲發(fā)生情況,及時防治。
應注意在2葉1心期采用吡蟲啉噴藥防治灰飛虱,用植病靈防治玉米粗縮?。辉?至4葉期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等噴藥防瑞典蠅、治薊馬;耕葵粉蚧發(fā)生時,應在其第2代1齡幼蟲期用耕葵粉蚧一灌靈1000倍液灌根防治;
防治玉米螟,可在小喇叭口期,用3%辛硫磷顆粒劑灌心,或者用1.5%的辛硫磷與粗紗按照1:15的比例拌勻灌心。
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,在褐斑病、瘤黑粉病等病害發(fā)生初期,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等噴霧控制。應在發(fā)病前或發(fā)病初期選用20%粉銹寧3000倍液、50%多菌靈500~8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800~1000倍液、12.5%禾果利1000倍液、25%敵力脫1500倍液噴灑,7~10天一次,連續(xù)2~3次。若在藥液中加入適量葉面寶、磷酸二氫鉀、尿素等葉面肥,效果更好。噴藥時要重點噴中下部葉片和葉鞘。
玉米小斑病發(fā)病程度與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很大關系。當病株率達70%時,病葉率才開始自下而上的發(fā)展;降雨早,病株率上升早;反之就晚。防治方法:先摘除玉米底部1―2片病葉集中銷毀;噴灑50%多菌靈或70%托布津500倍液等。
玉米大斑病一般病株率達100%、病葉率30%時,有降雨過程,即可進行防治。防治方法:可噴灑12%綠乳銅,或25%敵力脫2000倍液,或40%滅病威懸乳劑1000倍液或80%新萬生700倍液等。
四、靈活實施玉米促控技術
由于玉米高產的需要,種植密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,因此做好防倒措施的落實至關重要。一是苗期控水蹲苗,促進根系發(fā)育,增強抗倒抗旱能力;二是對于一些秸稈較高的品種,采用人工去雄、噴施玉米健壯素等技術,有效減少養(yǎng)分的消耗,防治倒伏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;三是針對出現(xiàn)的不利天氣情況,及時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等技術,降低空桿、虛尖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。
五、采取適當晚收措施,增產增收
玉米適當晚收可增產,且不用增加投入。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正常播種的前提下,盡量推遲玉米收獲時間,以便充分利用光熱資源,使籽粒充分灌漿,提高粒重,增加產量。一般我縣收獲期掌握在9月底,此時日均氣溫降至16℃左右、玉米灌漿基本停止,應及時收獲、晾曬。
來源:中國農業(yè)推廣網
凡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:臺山政府網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。已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臺山政府網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,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。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(lián)系。本網未注明"稿件來源:臺山政府網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
聯(lián)系方式:0750-5524538郵件:[email protected]